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資組/鄭權
科創板自2019年7月正式開市以來,以服務“硬科技”企業為核心定位,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支持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隨著“科八條”政策深化,科創板將進一步強化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助力我國經濟向創新驅動轉型。
科創屬性是科創板IPO企業的靈魂。科創屬性評價體係自2019年科創板設立以來經曆了多次調整,監管逐步強化“硬科技”的板塊定位,推動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創新。
截至2025年3月5日,科創板IPO在審企業有19家(以交易所受理為標準,不包含注冊生效及已終止項目)。19家企業中,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株洲科能)的發明專利數量最低,僅14項;同時,株洲科能的研發人員數量也最少,僅為32人。此外,與主要競爭對手北京通美晶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通美”)相比,株洲科能多項科創屬性常規指標落後。
株洲科能發明專利、研發人員數量排名墊底
招股書顯示,株洲科能長期致力於Ⅲ-Ⅴ族化學元素材料提純技術開發及產業化,主要從事4N以上镓、銦、鉍、碲等稀散金屬元素及其氧化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級稀散金屬產品和工業級稀散金屬產品兩大類。
2021-2023年、2024年上半年,株洲科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71億元、6.79億元、6.09億元、3.22億元,2021-2023年同比分別變動68.74%、18.84%、-10.28%;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0.29 nbsp億元0.51億元、0.43億元、0.24億元,2021-2023年同比分別變動213.82%、78.47%、-15.62%。整體上看,株洲科能的營收和淨利潤皆是大幅增長的趨勢,不過2023年出現了營收、淨利潤雙降。
招股書顯示,2023年,株洲科能高純銦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為47%,生產規模、產銷量、產值位居全國第一位;公司高純镓產品於國內市場占有率為21%,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精銦(4N5-5N)等產品市場占有率均位居國內前三,工業镓及鉍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內第五名左右,具有較高的市場認可度。
從公司披露的材料看,株洲科能主營產品的國內市占率較高,並且公司稱核心技術領先。但在19家科創板IPO排隊企業中,公司發明專利數量、研發人員數量排名墊底。

根據19家科創板最新招股書披露的數據看,最近一年年末發明專利數量最多的是新芯股份,數量約600餘項;株洲科能發明專利數量最少,僅14項。研發人員數量最多的是百奧賽圖,2023年末研發人員有363人;研發人員數量最少的依舊是株洲科能,2023年12月末公司研發人員共 32人。
多項科創屬性指標落後於主要競對
招股書中,株洲科能將、 、、、、北京通美作為同行可比公司,其中北京通美也正在衝刺科創板IPO。
資料顯示,北京通美的主營業務是磷化銦襯底、砷化镓襯底、鍺襯底、PBN 材料及其他高純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招股書顯示,2020年公司在磷化銦襯底市場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為 36%,位居全球第二。2019 年公司在砷化镓襯底市場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為 13%,位居全球第四。
與北京通美相比,株洲科能多項科創屬性評價指標落後。首先看研發費用及占比,北京通美三年累計研發投入為16,210.1萬元,高於株洲科能的8,496.15萬元。研發費用占比方麵,北京通美的8.52%高於株洲科能的4.57%。

其次看發明專利數量,北京通美的61項優於株洲科能的14項。
第三看研發人員數量及占比,北京通美的187人顯著多於株洲科能的32人,研發人員占比方麵,株洲科能的15.76%優於北京通美的13.4%。
最後看營收,北京通美披露的最後一年的營收8.57億元,高於株洲科能披露的最後一年的6.09億元。
綜上,除研發人員數量占比外,株洲科能的其他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都落後北京通美。
材料費占研發投入比例顯著高於北京通美
2020-2022年,株洲科能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1,678.56萬元、2,661.92 萬元和2,981.22萬元,合計7,321.7萬元,達到了科創屬性評價“舊規”最低6000萬元的要求。

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為2,853.01 萬元,2021-2023年的研發投入累計8,496.15萬元,正好滿足“新規”最低8000萬元的要求。
拆分株洲科能研發投入可知,公司材料費占研發費用的比例在60%——70%左右,職工薪酬占比約10%-15%。而北京通美研發費用結構中,材料費占比約為30%-40%,顯著低於株洲科能。北京通美研發費用中職工薪酬占比約為40%-50%,顯著高於株洲科能。
申報材料顯示,株洲科能於2022年4月在湖南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保薦機構為。2023年1月30日,公司與招商證券簽訂《終止輔導協議》,終止的原因是招商證券在輔導期內就輔導工作安排與公司上市計劃存在分歧,涉及上市申報時間、上市板塊等。
後來,株洲科能將保薦券商變更為申港證券,申報科創板IPO。株洲科能與前輔導券商招商證券關於上市板塊的分歧,招股書沒有披露具體細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