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3月9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我國住宅層高標準將提高到不低於3米,引發公眾關注。
這意味著,施行了多年的層高國家標準即將迎來改變,特別是隨著相關細則的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住房的居住舒適度將進一步提高。
層高,就像房子的“身高”,是指從本層地板到上層地板的距離,而我們常說的實際使用高度,是淨高,用公式來理解:層高-樓板厚度=淨高。
對於淨高,我國2005版《住宅建築規範》、2011版的《住宅設計規範》,都有不應低於2.4米的強製性要求。而對於層高,則來自2011年版的《住宅設計規範》,其中規定“住宅層高宜為2.80米”。“宜”,表明這是一個建議性的要求,所以各地具體執行的時候,高低略有不同。
由於國家標準實施已有多年,部分要求已經不再符合現在的人對居住品質提升的要求,層高標準的調整,將意味著更大、更舒適的居住空間。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 劉曉鍾:像地板采暖,它要占一些層高,我們目前針對百姓對舒適性的要求,對隔聲、防裂等要求,這些措施都要增加空間的高度。反過來講,我們通過層高本身的提高,把這一部分占用的空間抵消掉。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 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 吳璟:高度高了以後,窗戶就有更大的空間,對於采光和通風是非常有利的,這些都有助於顯著提升居住的舒適度。中國人正在變得越來越高,在住房改善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希望住房的麵積更大,也希望它的高度能更高。
多地已先行調整層高地方標準
近幾年,江蘇、山東、雲南等多地,已經對地方住宅層高標準進行了調整,把層高調高了,新標準的要求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間。
在天津,當地出台的新版《天津市住宅設計標準》,將原標準“住宅層高宜為2.8米”調整為“住宅層高不應低於3.0米”。

在昆明,結合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明確提出住宅建築層高不得小於3米。並且要求,無論陽台封閉或者不封閉,陽台計容麵積按空間水平投影麵積的1/2計算。

而江蘇的《改善型住宅設計與建造導則》提出,改善型住宅層高不應小於3.1米,三層以上改善型住宅層高不應大於3.6米;設有地暖、管道式新風或集中式中央空調係統的改善型住宅,層高不應小於3.15米。

山東的高品質住宅設計指引(試行)中也明確,住宅層高不應低於3.0米;並且鼓勵有條件的項目適度加大空間高度,提高至3.3米以上。而安徽的高品質住宅設計指南,做出進一步細化,住宅層高不應低於3米,裝配式住宅以及設有集中空調、地暖係統等的住宅層高不應低於3.1米。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 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 吳璟:根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在過去三四年裏,一些城市陸續在住宅建設的導則或者指引裏麵,提出了要提高住宅建築層高的要求,提高以後的標準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間。
專家表示,之所以各地的要求會出現不同,主要是具體環境和需求有所差異。因為,合適的層高才更舒適,層高與建造房屋時的經濟條件,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設計、建造和使用房屋的習慣等都有關係。
層高提高將帶來哪些變化?
隨著我國住房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好房子”的內涵正在不斷豐富,特別是今年“好房子”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家表示,層高標準等一係列指標的優化和提升,將助力未來“好房子”的建設和發展。
專家表示,現代家庭對居住空間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3米以上的層高可以支持多種裝修風格和空間布局,如設計夾層、閣樓或開放式空間,滿足不同家庭的個性化需求。此外,還能為住宅中各類設備的安裝、使用和維護提供了諸多便利,不僅提升了居住的舒適性和便利性,還為現代家居的智能化和高品質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 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 吳璟:現在越來越多的建築設備正在成為好房子中的標配,比如像中央空調,像管道式的新風,以及像北方地區的地暖等。建築層高加大,可以在立體的角度來說獲得更大的空間,可以為建築設備和裝飾安裝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 劉曉鍾:高度提高之後,每提高10公分也好或20公分也好,舒適程度是不一樣的。從體積來講,從空氣、環境、視覺,包括活動的空間,都會得到一定的改善。

此外,專家表示,隨著人們對居住品質越來越重視,房地產企業之間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因此,能不能依據合適的層高,造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好房子”,將成為房地產企業未來著重考慮的問題。
“好房子”將成為今年房地產市場發展重要一環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在這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建設“好房子”被全國多地政府列入年度工作重點,此次又首次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好房子”時代大幕已正式拉開。
什麽是“好房子”?2023年6月,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論壇上首次提出了“好房子”的概念。此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多部門修訂《住宅項目規範》,對房屋質量、層高、隔音、采光等指標提出更高要求。
2024年8月,倪虹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人民需求的變化,“好房子”是個與時俱進的過程。但歸納起來有四個特征,即綠色、低碳、智能、安全。其中,綠色就是讓人們住得健康;低碳就是要為居民省錢,也為社會節能;智能就是讓居民用得更方便。安全是要讓居民住得安心和放心。“好房子”的建設是一個係統工程,要有好標準,需要好設計、好材料,還需要有好的建造,要強化科技賦能,推廣綠色建造、智能建造等新型的建造方式。
今年2月12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印發《北京市平原多點地區“好房子”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點(試行)》。《技術要點》將在平原多點地區率先實施示範,明確可增加封閉或開敞陽台,部分麵積不計入容積率,允許套內麵積比較大的住宅在起居室設置一定比例麵積的挑空空間;鼓勵結合小區入口、入戶大堂或沿街、街角首層配建鄰裏共享公共空間等。
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此前在記者會上指出,下力氣建設“好房子”,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行動,是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住房美好追求的必然要求。建設“好房子”將有力促進住房消費升級,釋放穩增長、擴內需的巨大潛能,開辟一個新賽道,推動我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今年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委員表示,對房地產行業來說,建設“好房子”,也是產業轉型的新賽道。不僅給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建造技術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還將釋放出擴內需、促消費的巨大潛能。
來源:央視新聞、新京報
▪